卢向华:拥抱AIGC,“量体裁衣”驱动企业智能数字化
■ 生成式AI从技术早期的兴奋阶段,进入了场景化商业落地的第二阶段。
■ AIGC将更多取代的不是岗位,而是任务。
近日,在由复旦管院提供学术支持的“智造未来”AIGC主题论坛上,信息管理与商业智能系卢向华教授发表了“AIGC与企业智能数字化时代”主题演讲,围绕AIGC技术为企业带来的新能力,企业在数字化方面的AIGC应用探索等话题,分享了最新的研究与思考。
1
关键词高度吻合
企业智能化渴望向AIGC“进阶”
去年底到今年初,AIGC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,无论从注册人数、使用频率、专家研判,以及各企业的重视程度来看,都具有非常高的热度。那么AIGC技术将为企业数字化带来怎样的新能力和新机会?
当下大家谈到AIGC时,似乎很容易与ChatGPT等同起来,但ChatGPT不能涵盖AIGC,它只是AIGC的一种应用。例如Open AI的GPT,是突破传统AI技术的生成式AI大模型,AIGC应用则是基于生成式AI大模型之上,来实现传统AI所不能实现的应用。
AIGC的应用一定会遵循三大要素。AIGC首先要有系统、产品或者方案,有了产品系统方案之后,要输入提示语,它会基于提示语去生成一些创造性内容。包含这三大要素的AIGC产品就称之为AIGC的应用。
基于AIGC的定义,它最大的能力来自于输入提示内容之后,能够理解所输入的内容,并且智能涌现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例如逻辑推理、多模态内容生成、代码生成调用、知识问答等能力等,这些能力对于企业的信息处理分发、人机交互、流程连动、自动优化等过程带来了极大的影响。
为什么说AIGC的这些能力给企业数字化带来了新的机会点?
我们通常把企业数字化分成三个阶段,第一阶段企业主要做ERP、CRM,第二阶段做线上化、数字化,第三阶段,也就是现在,是基于企业线上化、数字化之后的数据积累,去更好地实现智能化的过程。
当前企业智能化的很多关键词,实际上和AIGC是完全重叠的。智能化本来就是希望通过数据、模型和算力更好地实现主动预测、主动防范、敏捷响应、自动应对,而AIGC与企业智能化的基础设施是类同的,解决问题的目标也是一致的。正因为这些一致性,所以现在企业看到AIGC会“两眼放光”,希望将AIGC技术立即应用到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,降本增效或是加强创新。
根据亿欧的企业调研数据,十年前愿意实施企业移动信息化的企业一年内只占4.3%,而到了AIGC时代,一年内计划部署AIGC应用的企业高达90.8%,可见企业非常期待让AIGC技术在企业数字化应用里落地。
从去年底到今年初,AIGC产业发展更多在强调技术本身的兴奋点,那时候没有过多考虑商业化落地,包括可持续、可盈利和成本的问题,因此这一早期的繁荣并没有产生和市场契合度非常高的产品。现在生成式AI进入第二阶段,我们需要更多思考怎样通过行业大模型、场景大模型落地到企业的具体数字化应用里,从而更好地实现场景化商业落地。
2
“激活”RPA
AIGC助力企业优化管理
现在无论营销、客服、OA、财务、HR、研发还是供应链,都有了AIGC的应用探索,但大都还称不上成熟。
相比而言,AIGC在智能客服中的应用发展相对成熟。以往所谓的“智能客服”,实际上并没有那么“智能”,据统计有80%以上的需求最后会转成人工,加入AIGC能力以后的智能客服把这一数据降到了40%左右,有了明显好转,这主要归功于AIGC智能客服在共情能力、理解能力、逻辑计算能力上的巨大提升。
以前企业的新员工需要“师傅带教”,现在将AIGC运用在企业OA中,有了更强大的内部知识库和信息检索,新员工可能就不必那么依赖“师傅”,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直接询问AIGC并得到迅捷的回答。以“孩子王”为例,企业内部有一个“孩子王小精灵”,员工可以通过语音询问什么时候发工资,怎么请假,尤其是在服务客户时可以问如何设置团购、如何发放优惠券等……这对于目前有近200个营销小工具的孩子王而言,无疑节约了员工大量的搜索和学习成本。这些AIGC的应用主要是基于企业内部的知识库、员工手册等进行训练的,而且更酷的一点是员工问到相应的流程时,“小精灵”还会自动地把相关入口提供给员工。
这样的AIGC应用就不仅只是提供对话功能,还可以直接调用企业里的其他应用来完成某些任务。这一能力改变了以往相对僵硬的RPA(机器人流程自动化),我们可以用语音让RPA帮我们完成好几个任务,RPA自己有能力把好几个系统串联起来,让RPA更加友好、智能和灵活, 例如我们可以让RPA去相关系统里下载校招投递资料,不仅能下载还能做分析——对话之后,它会解读你的语意,自动进入相应的招聘系统,输入帐号和密码登录,找出招生数据,导出并下载数据,还会自动生成PPT来分析这次简历的投递过程。基于这些AIGC的能力,一般员工可以拥有无代码或低代码编程的能力,可以让此前僵硬的跨系统调用变得更自动化、柔性化,这对于灵活优化企业的数字化流程带来巨大的价值。
3
AIGC应用发展
需要耐心摸索、跨越鸿沟
现在很多人一提到AIGC就联想到“裁员”,而我认为,AIGC将更多取代的不是岗位,而是任务。
人永远不可能被取代,但任务可以借助技术的力量来加以取代。企业不是要思考把哪个岗位替代掉,而是思考哪个任务可以用AIGC的方式替代掉。
AIGC的价值并不会自动产生,其定义决定了它的提示语工程很重要,输入什么样的提示语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反馈。
很多人没有耐心,说AI写的文章,用户根本读不下去;AI画出来的海报,甲方根本不接受;AI做出来的活动策划,纯属套路。这么回答的人,基本上跟AI“玩”的次数都比较有限或还没有掌握和AIGC对话的方法论。而实际上,即使是我们和ChatGPT聊天,也要通过多轮对话之后,可能才能得到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。因此目前AIGC应用还需要耐心磨合和调试,通用大模型真正应用到业务场景里还需要比较高的调试成本,这也是为什么需要有行业大模型和场景大模型存在的原因。
因为AIGC需要调试,所以需要在企业里创造氛围,让员工努力拥抱和尝试AIGC应用,才能有商业价值的产生。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开发自己的大模型,对于大部分小微企业,建议“量体裁衣“,使用一些开源API或成熟的第三方软件去拥抱AIGC场景,可能是最合适的。对于数字化能力比较高的企业,可以考虑是否有必要在企业中台加一层企业通用大模型(Model as a Service,MaaS),提升前端应用的能力。
开发AIGC成本巨大,现在看起来好像“价值有限”,但曙光就在眼前。AIGC产业已经慢慢进入了场景摸索、跨越鸿沟的阶段。
【教授简介】 卢向华,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商业智能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复旦科创企业家营授课教师,研究方向:互联网创新运营、大数据分析、企业信息化等。
更多观点: